众所周知,宦官是“净身”后失去了生育能力的一个特殊群体。娶妻成家,是普通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和婚姻家庭生活需要,但对绝大多数宦官来说,却是终其一生都渴望实现的梦想。一般来说,做了宦官,在失去生育能力的同时,也意味着失去了娶妻成家的权力。
但在历史上,宦官娶妻现象并不鲜见,有的甚至三妻四妾、妻妾成群。今天,我们就走近宦官娶妻,去探究宦官这一特殊群体的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。
清朝太监形象
1、宦官娶妻的愿望和动力比平常人更为强烈
对正常男人来说,娶妻成家是最基本的婚姻情感生活和繁衍后代需求。但对宦官这一特殊群体来说,虽然失去了生育能力,但娶妻成家的愿望和动力,似乎比正常男人更为强烈。
首先,宦官娶妻是正常的生理需要。宦官“净身”后,失去了正常的生理机能,但“食色,性也”,生理需求是人类的天性,宦官潜在的生理需求并没有消失。
特别是宦官的特殊身份和宫廷所处的特殊环境,宫廷后妃、宫女众多,宦官的职责主要是侍奉帝王后妃、宫廷日常役使,连皇帝和后妃的夜寝,都需要宦官侍奉,身处于这种环境,更容易对宦官形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刺激。
晚清太监孙耀庭曾在《末代太监秘闻》一书中回忆说,他年轻时和正常男人一样,有生理欲望,对男女之事都很了解,曾多次偷看过“春宫图”,并且有时兴奋得睡不着觉。在侍奉皇后婉容期间,通过观察她吃饭时的反应,就能判断她来“例假”了,连一些老宫女都非常佩服他。
清末皇后婉容
其次,宦官娶妻是特殊环境心理慰藉的需要。宦官从进宫起,就基本天天生活在深宫大院中。宫廷等级森严,规矩众多,宦官是宫廷中最低等的奴役,整天的工作就是小小心心,辛苦劳作,稍有不慎,轻则被骂,重则被打,甚至逐出宫廷或者杖打毙命。
他们虽然失去了生育能力,但和正常人一样,也有喜怒哀乐,闲暇之余,漫漫长夜,他们渴望有一个两情相悦的生活伴侣,卿卿我我,互诉衷肠,享受人伦之乐,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,排解寂寞,求得心理上的慰藉。
第三,娶妻成家是宦官证明自己为正常男人的强烈愿望。宦官“净身”,不仅丧失了基本的生理功能,性格和心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。特别是自卑、敏感心理极为明显,最忌讳别人说他们不是正常男人。
在清朝,和太监相处,连“切”“割”之类的字眼都要忌讳,看到无尾巴的狗,应拐弯抹角地说是“鹿尾狗”。否则,极易使他们和自身的生理缺陷联系起来。清代学者纪晓岚博学多才,说话诙谐风趣。有一次他在宫中给几个小太监讲故事,说到关键地方停住不说了,太监们一齐追问:“后面呢?”纲晓岚风趣地说:“下面没有了!”话音刚完,小太监立时沉默起来,一个个面面相觑,脸涨得通红,接着一声不吭地散了,有几个边走边呜咽着哭泣起来。太监的敏感自卑心理,由此可见一斑。
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
越是这样,他们越想极力证明自己和正常男人一样,让人们忽略他们受过宫刑的事实。和其他正常男人一样娶妻成家,无疑是证明自己是正常男人的方式之一。因此,娶妻成家是每一个宦官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。
2、宦官娶妻根据身份地位采取不同形式
宦官主要生活在宫中,地位低下,虽有娶妻需求和愿望,但特殊的生理缺陷、身份地位、生活环境,再加上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宦官娶妻的规定和限制不同,决定了宦官情感生活的多样性和困难性。从历史上看,宦官的情感生活根据宦官的身份地位不同,主要有三种形式:
第一种:“对食”关系。宫中渴望感情寄托和婚姻家庭生活的,除了宦官,还有一个群体:宫女。和宦官有生理机能缺陷不同,宫廷中的宫女都是正常人。越是这样,她们比宦官承受的压抑和痛苦更多。历史上除清朝曾经实行过一段时间宫女退休制度外,历代王朝的宫女都是终身制。她们和宦官一样整日生活在等级、规矩森严的宫廷中,也迫切需要情感的寄托和慰藉,排解生活中的寂寞。于是,同病相怜的宦官和宫女,就成了结成临时夫妻的最佳选择。
清朝宫女老照片
在宫中,如果一个宦官和宫女两情相悦,成为伴侣,这种关系叫“对食”。历史上关于“对食”的记载从汉代就有了,到了明朝,“对食”已经很普遍。
但“对食”并不是真正的夫妻,只是临时性的搭伙吃饭和情侣关系。从史料记载看,“对食”的双方,虽然以宦官和宫女居多,但并不局限于异性之间。宫中经常有宦官和宦官、宫女与宫女之间的“对食”现象。
一般来说,结成“对食”关系的,都是宫中地位低下的宦官和宫女,他们没有娶妻成家能力,只给临时搭伙,他们的关系虽然亲密,但并不是夫妻,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见的两情相悦,确定恋爱关系,这种关系并不稳定。宫中如果一个宦官和宫女两情相悦,还会有热心人从中撮合,和现在的介绍人做媒类似。
太监宫女对食
明朝权宦魏忠贤还没有发达时,和明熹宗朱由校乳母客氏就是“对食”关系,客氏起初和另一宦官魏朝“对食”, 后来又看中了魏忠贤,就抛弃魏朝,勾搭上了魏忠贤。二魏争风吃醋,甚至惊动了熹宗,最后熹宗出面让客氏和魏忠贤“对食”,二人后来又把魏朝排挤走。
第二种:“菜户”夫妻。相比之下,宫廷中地位稍高一点、但仍无能力娶妻的宦官与宫女之间的伴侣关系,则采取另一种方式:结成“菜户”夫妻。
“菜户”和“对食”的相似之处在于,两种结合形式都不是正式婚娶,均具有临时性,但两者有有所不同。相比之下,“菜户”一般仅限于宦官和宫女之间,且关系相对稳定,类似于现代男女之间因相爱相恋而同居。
结成“菜户”的宦官和宫女,不仅一块搭伙共食,而且大多同居一舍,财物、收入共用,形同真实夫妻。史载“宫人无子者,各择内监为侣,谓菜户。其财产相通如一家,相爱如夫妇。既而妃嫔以下,亦颇有之,虽天子亦之不禁,以其宦者,不之嫌也。”(《明史》)。特别是明代,菜户已是公开行为,皇帝、皇后有时见到宦官也会问:“你的菜户是谁?”可见明代宫廷并不反对宦官宫女结为“菜户”夫妻。
菜户夫妻比较稳定
宫廷里的“菜户”夫妻,因为经济条件较好,还会雇佣宫中地位更为低下的宦官、宫女从事做饭、洗衣等杂务。“菜户”夫妻大都相亲相爱,感情比较稳定。一旦一方移情别恋,另一方就会痛不欲生。
明朝万历年间郑贵妃的宫女吴氏,曾和宦官宋保相爱结成 “菜户”,后来吴氏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宦官,抛弃了宋保。宋保痛苦万分,最后出宫削发为僧,一去不返。
但“菜户”夫妻大都能够终身相守,如果宫女去世,宦官会将其牌位立于寺庙,逢年过节或宫女的忌日,宦官还会前去祭奠,也不会再选其他“菜户”伴侣。
第三种:明媒正娶。这种形式和正常男人娶妻成家无异,但一般仅限于有一定身份、地位和经济能力的宦官。历史上类似这种正式的宦官娶妻现象从秦朝就出现了,到东汉时期,随着宦官势力的发展,有权势的宦官娶妻成家现象越来越多,已成为宦官的合法权利。
唐朝宦官高力士娶官员之女为妻
史载,汉桓帝时单超等“五侯”,“多娶良人美女以为姬妾,皆珍饰华侈,拟则宫人。”(《后汉书》)。到了唐代,宦官娶妻更为普遍,凡是有官职的宦官一般均娶妻养子,有的甚至不止一个妻子。通常是当其妻子因故亡去后,往往都要续弦。唐代著名权阉杨志廉,位高权重,娶妻刘氏,刘氏死后不久很快便续了弦。
一些有权势的大宦官甚至娶官员女儿为妻。唐玄宗时的权阉高力士,偶然看到刀笔吏吕玄晤的女儿容貌秀美,遂娶之为妻。肃宗时的权阉李辅国,宠极一时,他看中了京兆尹元擢的女儿,肃宗亲自做媒,为其娶妻。大宦官仇士良则娶了户部尚书胡承恩之女。
还有的权阉既娶妻,又纳妾,妻妾成群。清末权阉小德张就先后娶妻妾四人。
清末权阉小德张剧照
3、宦官娶妻是婚姻家庭生活需求掩盖下的畸形情感
宦官娶妻看似是宦官对正常婚姻家庭生活的需求,但宦官特殊的生理机能、所处的特定环境,决定了宦官娶妻不过是婚姻家庭需求掩盖下的畸形情感。
宦官娶妻是畸形变态心理对女性的摧残折磨。宦官失去了正常男人的生理机能,但“聋者偏欲听声、盲者偏欲见光”。为了证明和满足自己,宦官往往会采取极端方式,对女性进行折磨,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。
据记载,宦官李辅国经常对妻子进行鞭打、撕咬,获取变态快感。清末权阉小德张甚至吐痰都让妻子张小仙用口接着,再吐到痰盂,名曰“过咙痰筒”。
这样的畸形、变态情感,无疑是女性的人生悲剧。
魏忠贤与客氏剧照
宦官娶妻掺杂了太多的现实利益交换。有能力娶妻的宦官,都是有权势、有身份地位的大宦官。而将女儿嫁给宦官,要么是迫于宦官的权势,被逼出嫁;要么是贪图权势地位,以嫁女换取高官厚禄。前面提到的唐代权阉高力士,娶刀笔吏吕玄晤的女儿后,吕玄晤马上被提拔为少卿;李辅国娶元擢之女后,元擢很快当上了梁州刺史,其儿子也都升了官。
宦官作为失去生育能力的特殊群体,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宦官娶妻现象,但从东汉时起,反对宦官娶妻的声音一直存在。 “竖宦之人,亦复虚以形势,威侮良家,取女闭之,至有白首殁无配偶,逆于天心。”(《后汉书》)说明社会上并不认为宦官娶妻是一种婚姻关系,而是对女性的摧残与迫害。
唐朝宫女形象
明朝虽然是宦官势力较盛的朝代,但明朝初期,朱元璋曾明令严禁太监娶妻,违者处以“剥皮”之刑,只是收效甚微,不久便成为一纸空文。
宦官是一个特殊群体,宦官娶妻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人性需求和成就感、虚荣心,但这种另类婚姻的背后,却是以牺牲女性的人格、尊严和幸福为代价,这样的家庭生活,既是对女性的身心摧残,又是违背人性、人伦的婚姻悲剧。
(参考史料:《后汉书》《明史》《新唐书》《中国宦官制度史》《末代太监秘闻》等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